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中文版
|
English
全站搜尋
關於我們
中心簡介
組織架構
研究人員
大事記
中心摺頁
聯絡我們
焦點訊息
近期消息
報導專區
媒體報導
出版公告
執行計畫
數位文化中心計畫
國家型計畫
利用數位典藏改善學術研究環境計畫
成果展示
資料庫
實體出版
多媒體應用
核心技術
學術發表
典藏臺灣
數位文化誌
VOL. 01
VOL. 02
PNC 2024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 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設定。
執行計畫
利用數位典藏改善學術研究環境計畫
亞洲秋海棠屬植物多樣性資料庫之建置(II)-系統增建與內容擴充
亞洲秋海棠屬植物多樣性資料庫之建置(II)-系統增建與內容擴充
基本資料
計畫類別
利用數位典藏改善學術研究環境計畫
計畫編號
AS-097-06、AS-098-05
通過年度
97-98
執行單位
生多中心(97-98)
主持人
彭鏡毅(97-98)
簡介
各年度計畫名稱:
97年度:亞洲秋海棠屬植物多樣性資料庫之建置;
98年度:亞洲秋海棠屬植物多樣性資料庫之建置(II)-系統增建與內容擴充
秋海棠屬(Begonia)植物全球約1,600種,分佈於亞、非、美洲熱帶與亞熱帶地區,花朵優美葉紋變化多端,從園藝學及演化研究的觀點皆引人入勝。本計畫擬建置「亞洲秋海棠屬植物多樣性資料庫」,將以本研究室長期投注亞洲秋海棠生物多樣性研究獲得的珍貴第一手資料為基礎,配合執行「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台灣本土植物數位典藏計劃」的經驗為後盾,期許彰顯台灣推動數位化的成就,並將中央研究院塑造成為全球秋海棠多樣性研究重鎮。本研究室之秋海棠植物研究始於台灣,十餘年起觸角延伸至亞洲各國,包含中國大陸、越南、菲律賓、泰國、印尼與馬來西亞等,多年來累積大量且珍貴之第一手研究材料。透過國際合作,本研究室已取得約300種多姿多采的秋海棠栽培於中央研究院實驗溫室,其中約200種為亞洲種類,已經成為全世界蒐藏秋海棠植物最豐富、研究最投入的單位之一,擁有為數龐大的數位影像資料和標本;多年來本研究室陸續以形態、解剖學、細胞學、雜交實驗、分子系統學等方法進行研究,發表了近30個世界性的新種。本研究室長期進行「台灣本土植物數位典藏計劃」,積累豐沛的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實務經驗,在此基礎上,本計劃擬建置之「亞洲秋海棠屬植物多樣性資料庫」將是跨國界、大地域的大型資料彙整,包含模式標本照片、原始描述、地理分布訊息、野外及溫室拍攝的精美生態照片、手繪圖檔案、細胞學、保育資訊等,可望成為全球矚目的重要生物多樣性資料庫。「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歷經國人多年努力已成功地將數位化拓展到全國各研究領域,本計畫的成果將可改善學術研究環境,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提供重大的貢獻。(資料來源:計畫摘要)
相關連結
秋海棠資料庫
回計畫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