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典藏、展示與應用三大功能的數位博物園區,亦為中研院研究成果的轉譯與展示平台。以開放的授權方式匯集並展現國內外開放資源與各單位、藏家之珍貴典藏,致力研發各種展示工具與模組,以適應多元資料屬性與敘事情境,進行數位展示。
|
為國際間少數兼具中文文本影像文字自動辨識與校對功能的平台。採最新光學文字辨識(OCR)核心技術,協助國內外學術機構與研究人員自行進行中文文本圖像的文字轉製,目前平台的平均辨識準確率可達95%。提供直覺式圖文對照校對,具校對版本控制功能。平台可依使用者反饋自我學習,增進辨識之結果。
|
兼具開放存取與多人協同研究機制,文獻資料+數位工具+合作夥伴一舉兼得!提供研究者上傳文本與權威詞,自由加入不同主題的研究群組,結合平台內部既有史料與其他研究者匯入的開放資料,運用文本自動標記、詞頻統計、相似內容比對、關聯分析、時空整合呈現、資料視覺化等工具,進行文本資料探勘,以期梳理或發現新的知識脈絡。
|
因應知識共享與全球資料開放的網路發展趨勢,著力進行後設資料LOD轉置,並以機器可讀取與處理的標準,發佈於全球開放資料平台,讓臺灣數位文化資產跨越語言、文化疆界,鏈結世界。2018年數位文化中心正式成立「鏈結開放資料實驗室」,以研究為主軸,採用各種知識本體,包括歐洲數位文化遺產平台資料模型(EDM)、書目框架模型(BIBFRAME)等,建立更多資料轉置典範。
|
收錄數位文化中心所轉置的LOD資料集。五星級開放資料目前已逾60萬筆、三元組逾530萬筆,共有13個LOD資料集可供各界進行SPARQL語意檢索及資料集下載。
|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Art & Architecture Thesaurus)中文版】是一部引進由美國蓋堤研究中心(Getty Research Institute)研發與出版的多語索引典- Art ... more& Architecture Thesaurus(簡稱AAT)。該索引典共有約35,000筆概念,除美式與英式英文外,尚包括西班牙文,及部分法文、義大利文、荷蘭文、德文,目前AAT-Taiwan團隊正進行中文化和的中華藝術在地化研究與發展。AAT內含結構性詞彙,所涵蓋的主題範圍包括藝術、建築、裝置藝術、物質文化和檔案素材。時間範疇從古至今,地域範圍先是以西方為主,再不斷擴編以涵蓋全世界各地所有的文化。可作為編目與文獻工作的依據,協助藝術、建築和物質文化方面的資料檢索,目前美國地區的許多博物館已將AAT作為藏品描述工具,包括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同時,因其包含豐富的知識脈絡與完整的資訊架構,亦可作為學術研究上的工具。less ^
|
目前已彙整全院16個研究單位自1932年以來近3000筆書目資訊,讓使用者透過線上一鍵遐覽,並掌握學界最新動向。透過「從數據看出版」、「書庫總覽」、「書庫檢索」三大功能,不僅可檢索全院的主題叢書、新書 ... more資訊等,還能一窺中研院著重的研究方向,以及各單位的發展過程與出版特色。未來平臺將持續整合全院學術能量,對內自質至量協助學者增加學術產能,對外則向讀者展示中研院的新近研究趨勢。less ^
|
快速回應當今社會需求,在本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康豹的號召下,彙整18位人文社會學者的研究成果,重新審視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種種變化,並嘗試從歷史研究中找到可對應的處理方式,展現了中研院在新冠肺炎病毒檢測、疫苗研發之外的另一種研究能量。
|
匯集「臺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計畫」5年來的跨學科調查與研究成果,以及相關研究文獻,並鏈結政府資料與開放資料,結合語意描述,提供整合式查詢與視覺化呈現,使用者可瀏覽田調前、田調中、田調後的資料,並以此進行農村資料之分析與研究。以GIS地圖呈現103個田野調查地點,並介接約29地點圖層服務,以利田調人員透過古今地圖的對照發掘歷史變遷。
|
國內首個線上農村博物館,以科普化的語彙轉譯,運用數位手法生動呈現「臺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計畫」成果,讓民眾透過雲端深度漫遊臺灣農村,探索地方特有風貌。已建置逾50個子館(一農村一子館)、逾30個特色展覽、逾2.3萬件數位藏品,並持續更新。展覽所屬農村遍布北、中、南、東區與離島,呈現臺灣農村重要在地性議題,包括產業發展、社區營造、工業衝擊、高齡化、宗教儀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