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帝國邊陲的性產業:馬公遊廓地緣與社會網絡分析

基本資料
計畫類別 數位文化中心計畫
計畫編號 AS-ASCDC-113-208
通過年度 113
執行單位 臺史所
主持人
簡介

本計畫是以澎湖馬公遊廓為例,建立去識別化的地籍、戶籍資料庫,並藉由數位敘事,視覺化案例及人物故事,探索馬公遊廓的性產業與底層生命史。主要目標有四:(一)社會遷移資料分析:呈現遊廓轉移與今昔之比的地理資訊,遊廓業主的移動路線。(二)社會屬性資料分析:建置戶籍資料庫,將人名去識別化後,提供戶籍之社會屬性及關係資料,包括本籍地、年齡、出生序、職業、關係、居留時間、轉移次數等。(三)遊廓業者的社會網絡:藉由戶籍間住人的移動,分析家族事業、人身買賣網絡。(四)身分轉換軌跡:藉由戶籍住人的工作資料,探尋身分轉換軌跡,如娼婦從良者、由藝妓轉為娼妓、私生子女情況等。

透過上述目標,有助於我們將帝國治理的研究視角由制度官僚體制轉向中下階層的生命史,中上階層的遊廓業者遠渡澎湖創業,透過性買賣致富,甚有攜家帶眷,經營為家族企業者。下層的從業者輾轉於諸多業者之間謀生,有極少部分得以透過婚姻關係(內緣妻、婚姻入籍)脫離娼業,或籌足資金贖身,其中有更多的悲劇遭遇,娼婦在產下私生子後死亡,私生子未足歲夭折的情形也屬普遍。這些隱匿於戶籍資料的個人、群體境遇,期能透過數位人文計畫,分析其社會屬性、社會網絡資源與地緣遷移資料,探尋過去未能揭篥的底層生命史。

回計畫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