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魚類骨骼系統X光及模式標本3D影像資料庫之建置

基本資料
計畫類別 利用數位典藏改善學術研究環境計畫
計畫編號 AS-096-04、AS-097-03
通過年度 96-97
執行單位 生多中心(96-97)
主持人
簡介

生物多樣性公約中要求各國應加強生物分類能力建設及生物多樣性資訊數位化、流通及分享。「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BIF)」第一期工作之重點即是將全球各大博物館數位化之標本資訊及影像予以整合,並可透過網際網路公開提供查閱。GBIF目前已有1.1億筆之標本及其分布資料已在網路上可供查詢。台灣為GBIF之副會員,因數典一期計畫之支助,目前台灣所有七個研究單位典藏之3.2萬筆之魚類標本資訊已提供GBIF在WWW上可以查到,對提昇我國學術地位、形象及國際交流合作甚為重要。但目前仍需繼續努力的是建置模式標本之2D或3D之影像檔。未來分類學者如能透過網路取得這些資訊,就不會因為需要借出、寄送及檢視這些珍稀脆弱之標本,而可能對它們造成無可彌補之損壞。因此目前全球各大博物館均已逐漸採取嚴格限制借出或不再外借之措施。同理,台灣所典藏的模式標本亦需同步進行影像數位化工作,以與國際交換及接軌。

然而,3D標本影像均只拍攝魚體外部形態特徵,而魚類骨骼系統之內部形態亦為魚類相當重要的分類及探討親緣關係的特徵。骨骼形態亦有助於考古學者由出土之魚骨來研究先民之文化與生活型態。但目前國外因為缺乏數位式X-光系統,故進行過這項工作的博物館並不多。台灣的魚類多樣性甚高,佔全球魚種總數的1/10,魚類的標本典藏、數位化及分類研究的成果亦享譽國際。數典一期所支助的「台灣魚類資料庫」內容豐富具權威性,目前每月上網點閱人次已近30萬人。但目前尚缺乏模式標本外部形態之3D影像,以及魚類骨骼系統之X-光照片檔案。故希望在兩年期間內能把目前典藏在中研院的98件魚類模式標本及2,000種本土魚種的骨骼系統的X光影像檔予以建置完成,並併入魚類資料庫公開供外界查詢使用。相信對魚類多樣性之研究、教育及保育均甚有助益,也將會是全球最具規模之魚類骨骼影像資料庫。

本計畫所需之兩項儀器設備分別為本中心已有之mini QTVR、3D環物攝影系統,及史語所文物維護室之ICM The Tubehead site-x D3006的數位式X-光系統來拍攝。再利用相關之軟體系統製作成簡易之操作網頁,並將此二影像資料庫對外公開。(資料來源:計畫摘要)

相關連結

回計畫列表

 

Facebook RSS
加入粉絲團



 

訂閱RSS 訂閱RSS

RSS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