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乃相對於制度性宗教(佛、道、基督、天主教、穆斯林等)而言,在西方世界(包括香港),此一研究領域被稱為「民間宗教」(Popular Religion)。民間信仰並無自己的宗教經典與儀式,在需要較繁複的祭典儀式時,多半藉助於傳統道教(正一、閭山)科儀。就臺灣社會一般民眾的日常生活而言,民間信仰是參與人數最多的宗教活動。台灣的民間信仰型態主要跟隨移民從閩、粵原鄉引入,但在臺灣地區因特殊的族群文化融合與區域環境因素,經三四百年演化,在形式與內涵上也形成臺灣特有的信仰體系。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以下簡稱本所)自民國105年始執行「臺灣宗教文化數位平台建置計畫」,原擬目標在整合中研院、臺史所等宗教相關資料庫為單一臺灣宗教文化數位平台,並持續新增相關文獻檔案,以期保存臺灣多元宗教文化。根據105年計畫執行經驗與產出成果的檢討,本所決定將106年度計畫調整為「臺灣民間信仰影音數位平臺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聚焦在紀錄片、錄影帶與照片、幻燈片等影音資料蒐集與記錄、建置主題式網站與出版等工作,使臺灣民間宗教文化特色得以留存。107年度主要工作將以近二年影音數位成果,透過總計畫新推動之「數位博物館」,結合線上策展與時空模組等工具,展現臺灣民間信仰文化獨特性的地域脈絡發展,連結與推廣本計畫主題式網站—「祈願」中豐富多元民間信仰之影音成果;再者,擬將本計畫「神之路關」(APP)遶境活動即時定位系統,結合「臺南歷史地圖APP」之數位互動技術,將歷年記錄臺南地區主要國家指定及臺南市政府指定重要民俗廟會活動歷程影音成果,透過行動裝置下載體驗,擴大建置「臺南歷史文化地圖APP」,促進臺灣傳統民間文化信仰活動之動態影音內容的推廣與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