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生物多樣性博物館自1960年代動、植物標本館時期便收集累積了許多珍貴的標本藏品,其中不乏眾多新種發表時指定的模式標本。1992年起,植物標本館便開始將典藏數位化,並建立資料庫;2002年加入「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後,更陸續建置了多個生物多樣性相關的網站與資料庫,數位化資源已然頗具規模。數位化的典藏品不但利於保存及拓展研究,更能利用於設計規劃不同於傳統實體博物館的數位展覽,恰能彌補本館長期以來於展示和教育兩方面發展之不足。本計畫預期以數位博物館為媒介,規畫不同生物多樣性研究主題之特展,讓民眾透過多元管道了解本院豐富之典藏與厚實之研究基礎,進而達成知識轉化與科普傳播之目的,不僅能展現本院雄厚之研究成果,亦期能推廣並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教育。首期展覽將以「有『構』厲害』」為題,分為四大主題,藉由「構樹」串聯「植物系統分類學」、「生物地理學」、「生物人類學」、「考古人類學」、「語言學」、「人類遺傳學」、「民族學」等學門知識,由研究臺灣最常見的本土樹種,鋪陳出「南島語族起源與遷徙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