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五年,「數位人文研究計畫」攜手中研院各所,以數位擴展人文研究學者的眼界,將成果展轉向線上,於開放博物館展現一年來的工作成果。
數位有如時空的稜鏡,在不同的研究中,藉由標記、比較、分析、查詢、統計、解構等不同角度的折射,呈現多元時空下的精采故事。113年,在開放博物館上集結了12個數位人文研究計畫精心打造的15個數位展覽,邀請觀眾線上觀賞,探索繽紛多元的人文研究新發現。
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陳熙遠表示:「本次展覽不僅展示了數位人文研究的最新成果,更突顯了跨學科合作的重要性。透過結合傳統人文研究方法與先進的數位技術與工具,研究者們開闢了新的途徑,深化了對人文社會科學問題的理解。藉由成果展,散處於碧落與黃泉的事物融治於一爐。我們看見一個欣欣向榮的美麗新『數』界。」
前往觀賞> 113年度「數位人文研究計畫」成果展
數位展覽亮點包括:
· 設計多元互動,《來自考古現場的第一手報導》深入淺出介紹金馬地區的考古調查成果與相關知識。
· 呼應當代議題,《古籍防狼手則》串聯古往今來的「Me too」精神。
· 關注在地:《臺灣新聞》與日治時期中部臺灣從地方特色、產業報導、響應國策、文藝版面等四個面向,展現台灣地方新聞的豐富內涵。
· 《移動的時代 兩晉南北朝人物移徙的故事》講述在動盪的時代下,人物顛沛流離的故事。
· 《海洋行星:潮汐正在改變》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運用豐富的圖表,呈現全球環境變遷對海洋生態的影響,進而呼籲海洋保育的重要性。
在成果展中,策展人營造了一段充滿創造性和對話性的過程,同時也引領讀者重新思考數位人文研究的影響及效益。當高居於殿堂的學術研究,經過內容組織與編輯,貼近常民生活的角度,激發出更活絡的互動,也進一步展現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113年度「數位人文研究計畫」成果展不僅展現了學術研究的創新成果,更為我們開啟了探索人文世界的嶄新視角。透過數位科技的力量,我們得以跨越時空的界限,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審視人類文明的豐富樣貌。本次展覽匯集了考古、文學、新聞、歷史、生態、民族等多元領域的精彩內容,在這片無垠的數位星空下,探索人文研究的閃爍光芒,共同書寫人類知識的新篇章。
113年度「數位人文研究計畫」數位成果展全清單
l 來自考古現場的第一手報導
l 時光之鏡:傅圖館藏山西古籍與佛教拓片故事
l 古籍防狼手則
l 2024年「漢籍全文資料庫」書籍成果簡介
l 萬國來朝:淺談清代朝貢體制
l 地圖感知技術發展與加值應用
l 農為邦本:民國農業經濟加值計畫
l 關注在地:《臺灣新聞》與日治時期中部臺灣
l 移動的時代 兩晉南北朝人物移徙的故事
l 歷經圖至:大語言模型與歷史典籍的結合
l 邁向開放博物館—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標本典藏管理系統2.0與台灣海洋生態研究與保育
l 民族誌2.0正式啟動
l 建置基於明代人物時空文獻數據模型
l 漢學視野下漢喃文獻與越南傳統知識(Ⅱ)
l 沙洲上的信仰之探訪旗津島
l 日治時期澎湖馬公遊廓
回顧歷年成果展
112年度「數位人文研究計畫」數位成果展
111年度「數位人文研究計畫」數位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