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http://ipicbox.tw/picfiles/image/00/0f/2b/b8_7PWOVYRD3MTW_source.jpg

【演講報導】尋溯南島語族啟航站的植物學家——鍾國芳與構樹

發佈日期:2018/07/18
發佈者: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報導/林郁靜  

攝影/房翠瑩 

鍾國芳用科學數據證實臺灣是太平洋構樹的遺傳多樣性中心。鍾國芳說明構樹在臺灣的分布狀況。樹皮布是鍾國芳「賣藝」時的重要道具。樹皮布就是一張很厚的紙。本中心執行秘書陳淑君主持講座。鍾國芳解答現場聽眾對構樹的疑問。

 

拿著一株帶葉植物走進「有『構』厲害:構樹DNA述說的南島語族遷徙史」的演講會場,開口即對著滿座聽眾表明「我是個植物學家」的鍾國芳,目前擔任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他淡淡地笑著說,手上那株構樹枝,是剛剛從中研院門口旁取下來的。

 

他要大家傳遞並試看看能不能徒手折斷那樹枝,邊說民間俗稱「鹿仔樹」的構樹是臺灣四大常見樹種之一,可食用、入藥,有長纖維構成的內皮,廣布臺灣、中國黃河以南與東南半島。中國古籍《詩經》記載「爰有樹檀、其下維穀」,「穀」就是構樹。

 

後來的三國學者陸璣在《詩疏》中進一步闡釋「今江南人績其皮以為布,又擣以為紙,謂之榖皮」,意即古代中國南方已使用構樹皮製作「樹皮布」。說到這裡,鍾國芳拿出一張來自東加王國的構樹樹皮布,戲稱這是他「賣藝」時的重要道具,他請大家摸一摸樹皮布並說:「它就是一張很厚的紙」。

 

鍾國芳表示,這張「很厚的紙」,是太平洋南島語族重要物質文化的象徵,也是他執行南島語族遷移史「共生物種」研究中的一塊拼圖。這塊拼圖,讓南島語族的樹皮布文化,疊合了太平洋構樹的分布,從而浮現出南島語族遷徙路徑的脈絡。

 

兩百多年來,語言學、考古學與人類學相繼投入,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假說卻依舊難以定論;而今,鍾國芳帶著那塊拼圖,循著民族植物學的研究路徑,以構樹DNA為證據,提出呼應南島語族出臺灣說的另一道光譜。

 

他帶領研究團隊一同規劃,從DNA的規律變異中追溯構樹演化的歷史,舉凡進行田野採集東南亞與大洋洲各地構樹活體樣本、申請國外植物標本館藏品取樣、測試無數可能有效的植物基因片段。加以近十年分子生物科技發展神速,為研究團隊投入的「分子親緣分析」提供助力。最後,於2015年提出論文"A Holistic Picture of Austronesian Migrations Revealed by Phylogeography of Pacific Paper Mulberry",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簡稱PNAS)登載。

 

鍾國芳用科學數據證實臺灣是太平洋構樹的遺傳多樣性中心,並藉由遺傳學與生物地理學的演繹,毫無懸念地以「基因多樣性較高的區域,最接近族群散佈的起點」,透過DNA定序,篩出南島語族遷徙拓殖時攜帶的構樹所具 CP-17 基因單倍型,僅存在臺灣南部構樹,並且排除中國與中南半島。(推薦閱讀:《研之有物》植物DNA竟記載著歷史!構樹說的南島語族遷徙史

 

歷經7年投入研究實證太平洋構樹起源於臺灣,鍾國芳團隊對南島語族「出臺灣說」進一步提供了植物遺傳學角度的科學證據;一方面顯示南島語族的起源和遷移與臺灣有密切關係,另一方面亦突顯人類學的重要,對於人類歷史,更是不容忽視的一大篇章。

 

故事說到這裡,鍾國芳問了問現場大多是年輕人的聽眾:「你能想像千里之外的大洋洲南島語族所種的構樹,和中研院門口的構樹,是有關係的嗎?」而我們要如何告訴世界,關於臺灣構樹的故事。他表示,將繼續蒐集更完整的太平洋南島語族的構樹DNA,並計畫提供構樹傳播時間更堅實的證據,以呼應與人類學「出臺灣說」一致的傳播路徑。

 

另外,基於曾經執行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臺灣植物誌》撰寫、支援第二期國家型計畫「散佚海外博物珍品數位化計畫」的經驗,鍾國芳正與本中心共同規劃「有『構』厲害」生物多樣性數位博物館特展。這是一個透過數位平臺策展,打破知識疆界,讓大眾知曉臺灣曾在世界史中所扮演角色的企畫。

 

如在南島語族啟航站插下旗幟的旗手,鍾國芳接著繼續上路,馬不停蹄地帶領研究團隊,為下一代的臺灣人,寫出一部盛世學術備忘錄。

 

 

 

回近期消息

 

Facebook RSS
加入粉絲團



 

訂閱RSS 訂閱RSS

RSS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