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物種達人 協力建置「臺灣生命大百科」網站
開放授權+專業社群+公眾協作 一鍵之間展現臺灣生物多樣性之美
本中心副召集人王新民(右六起)、林務局局長林華慶、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趙淑妙、「臺灣野生生物遺傳物質冷凍典藏及生命條碼計畫」與「臺灣生命大百科」計畫發起人邵廣昭(右四)等,誓言繼續為守護臺灣生物多樣性而努力。本中心副召集人王新民呼籲社會大眾共同建置「臺灣生命大百科」平台。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致詞。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邵廣昭指出,臺灣最珍貴的寶藏是生物多樣性。本中心「臺灣生命大百科」專案經理許正欣指出,該平台已收錄超過三分之一的臺灣物種資料。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趙淑妙致詞。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黃世彬說明「臺灣野生生物遺傳物質冷凍典藏及生命條碼計畫」的運作模式及成果。貴賓與媒體朋友參訪「野生動物遺傳物質儲存庫」,圖為液態氮生物樣本冷凍設備。黃世彬展示已滅絕的臺灣魚類標本。「臺灣生命大百科」專案經理許正欣接受媒體專訪。出席者聚精會神觀看「臺灣生命大百科」的典藏資訊。本中心展示以「臺灣生命大百科」與「臺灣魚類資料庫」豐碩物種資訊為基礎的跨界創作成果。
臺灣本土物種線上百科全書——「臺灣生命大百科」(Taiwan Encyclopedia of Life, TaiEOL)已收錄臺灣逾三分之一物種的資訊,現欲徵求物種達人,希望擴大專業社群與公眾之協作,砌出完整的臺灣生命拼圖!
2011年,農委會林務局與中央研究院響應「國際生命大百科計畫」(Encyclopedia of Life; EOL),秉持「自己的物種自己寫」的精神,號召全臺生物學界與自然觀察愛好者共襄盛舉,共同建置「臺灣生命大百科」資料開放平台。在超過160位國內分類研究者與公民科學社群協力下,迄今已收錄物種解說21,642筆,涵蓋臺灣59,200已知物種的三分之一(包括昆蟲7,377種、魚類2,754種、鳥類565種、兩棲爬蟲類144種、哺乳類106種、其他動物3,975種、維管束植物5,570種、真菌類887種、珊瑚264種),累積物種圖片逾24,000張,採用「創用CC公眾授權條款」,免費開放各界近用。
「臺灣生命大百科計畫」發起人暨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顧問、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前執行長邵廣昭指出,此平台是我國物種資訊流通之統一窗口,不僅資料集中,內容更兼具權威性、及正確性,透過深入淺出的圖文介紹各物種的特徵、習性、分佈、棲地等。只要鍵入物種名稱(學名、俗名),使用者即可在一覽之下重點掌握相關物種在臺訊息。而做為「國際生命大百科」在臺灣之節點,「臺灣生命大百科」更與國際無縫接軌,各國人民皆可通過網路,看見臺灣生物獨特之美。網站至今已累計100萬瀏覽量,全球訪客人次逾27萬。
臺灣社會對物種知識的潛在使用需求,其實遠比想像中更為多元。除了研究用途以及提供教育部教育雲、TaiBIF和路殺社等進行資料介接,「臺灣生命大百科」的豐碩典藏亦「跨界」成為生態藝術創作的基底。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研究生張維倫即轉化網站上的本土魚種生態背景知識,進行結合人魚與臺灣水域瀕危之魚類暨鯨豚類的插畫創作。他更繪製了「青鱂魚」與「雷氏蝴蝶魚」插畫,回饋予「臺灣生命大百科」。此種共享、繼而共創的公眾參與模式,正是此平台所想要進一步打造的。
負責網站營運、內容加值運用與推廣的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表示,「臺灣生命大百科」能有此豐碩成果,稱職地扮演「臺灣本土物種線上百科全書」的角色,實有賴於林務局的長年資助,以及一直以來秉持的「專業社群+公眾協作」資料蒐集模式。然而,囿於彼時臺灣公民科學社群未臻成熟,平台物種知識內容的提供過去仍以專業社群為主力,如各類群專家編撰供稿、政府單位開放圖書授權(林務局即提供《臺灣鳥類誌》、《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等資料匯入)、專業資料庫的串連整合等,公眾協作比例相對不高。為儘速補足其餘三分之二的臺灣物種資訊、創造更多潛在生物科普性資源,未來將進一步擴大及強化公眾參與,並結合專業社群進行內容審定,讓「臺灣生命大百科」真正成為全民共創、共享的開放平台。
「專家不可能時時上山下海『採集』物種資訊,公眾協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副召集人王新民表示,無論攝影名家或民間社群,過去皆在公眾協作上做了極好的示範。生態攝影師黃仕傑前後共提供了近600張臺灣原生昆蟲、蘭花、石松等圖資;臉書「蕈哥菇妹園地」發起人柯文俊教授2014年即主動提供社團夥伴所拍攝的大型真菌生態照,至今已近千張,大大填補了「臺灣生命大百科」在真菌領域的生態圖資。未來希望公眾協作不限於自然觀察愛好者,能擴及一般民眾。
王新民透露,除了延續分類學家審定內容的模式,「臺灣生命大百科」也將與「臺灣維基媒體協會」合作,由維基志工組成的臺灣生物學專案群,協助編寫與審定工作,把平台內容釋放至維基百科,促使物種條目之增修訂進入維基協作的流程。待專家確認相關條目修訂後,再回饋至「臺灣生命大百科」。
此外,「臺灣生命大百科」正進行改版,除了以物種學名及俗名進行檢索,使用者未來亦能透過色彩或科普詞彙查詢內容。另亦將引入數位文化中心研發的「數位博物館」技術,希望透過涵括人文與自然面向的展覽故事,引領大眾看見臺灣自然史、理解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從而更愛護自然環境。
【新聞稿參考資料電子檔、圖片資料下載連結】http://goo.gl/AvsAjv
建臺灣冷凍方舟,記雲端生命百科,存物種永續未來
「臺灣野生生物遺傳物質冷凍典藏及生命條碼計畫」(TaiBOL)暨「臺灣生命大百科」(TaiEOL)計畫成果發表記者會
時 間:107年5月24日(星期四)10:00-11:30
地 點:中央研究院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一樓102室
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媒體報導:
《農傳媒》:打造冷凍方舟、建立雲端百科,期望保留臺灣5萬9千多種生物資料
《自由時報》:滅絕物種復育不是夢? 「冷凍方舟」紀錄物種生命
《中央社》:冷凍方舟保存標本 侏羅紀可能真實上演
《國家地理》:乘載著臺灣生物多樣性的中研院「冷凍方舟」
《青年日報》:侏羅紀成真? 冷凍方舟保存近4千種動物冷凍標本
《國語日報》:臺灣冷凍方舟保存物種 滅絕生物復育有望
《臺灣英文新聞》:打造台灣的冷凍方舟 農委會、中研院建置物種生命條碼
自己的物種自己寫 徵求達人共同砌完「台灣生命」拼圖
《China Post e-News》:「建臺灣冷凍方舟,記雲端生命百科,存物種永續未來」
《公視》:跨單位合作保存物種「冷凍方舟」計畫有成(35:57-37:52)
《大愛電視台》:為全球保種!中研院啟動 「冷凍方舟」計畫(16:14-17:32)
《漁業廣播電台》:建臺灣冷凍方舟,記雲端生命百科,存物種永續未來
《聯合報》:重建侏儸紀? 台灣「冷凍方舟」典藏物種
《波新聞》:建臺灣冷凍方舟 記雲端生命百科 存物種永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