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http://ipicbox.tw/picfiles/image/00/0f/18/23_7PFF6EUYYLBH_source.jpg

【活動側記】借用創作的試煉—漫畫與數位科技的一場冒險

發佈日期:2018/03/23
發佈者: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報導/林郁靜  

攝影/林郁靜 

本院副院長黃進興(左二)與本中心召集人林富士(左一)蒞臨「漫筆虛實PLUS」特展。黃進興副院長親自體驗操作「蘭人異聞錄」AR桌遊。「漫筆虛實PLUS」特展運用Google Tango擴增實境技術設計體驗流程。圖為本中心同仁示範操作方式。「漫筆虛實PLUS」特展《CCC創作集》張季雅(左)與Miyako(右)對談「歷史人物的真實與虛構」。(照片提供/蓋亞文化)漢寶包(左)與黃文姬(右)分享布袋戲創作。(照片提供/蓋亞文化)漫畫家AKRU(中)、導演張永昌與監製林昶龍分享漫畫影視化的合作。(照片提供/蓋亞文化)

 

歷史人物的借用創作放在漫畫當中,並不是一件新鮮事,漫畫大國日本所出版的《三國志》即是一例。但若由國家學術單位執行「歷史漫畫」的改編出版,並與新科技如擴增實境(AR)與3D立體投影等結合應用,是否能夠成為數位文化領域中一道重新創作與詮釋史料的活力?還是,透過漫畫圖像能直接傳遞訊息的「輕快」,終能讓一般大眾不費力地推開那扇厚重的知識大門?

 

誠如取得復刊入場券的《CCC創作集》,接連於2017年夏天主辦「漫筆虛實 CCC創作集數位體驗展」,並接受財團法人臺北書展基金會邀請,甫於今(2018)年TiBE臺北國際書展推出「漫筆虛實PLUS」特展。且在標舉「策展」和「講座」作為眾家出版攤位特色並行的書展中,透過數場以《CCC創作集》為主的多視角沙龍座談,進一步與觀眾面對面陳述「漫筆虛實PLUS」特展背後的創作精神與理念。

 

《異人茶跡》作者張季雅和《CCC創作集》特約編輯Miyako,即和在場民眾,交流歷史人物借用於漫畫創作的經驗歷程,包括人物性格特色的拿捏、時代感的濃淡調整、創作當下如何設想讀者最感興趣的可能面向等。Miyako表示依據史實而著手的半虛構作品,通常都是準備十分,最後呈現出來的僅有一分,其他九分都是為了背景資料而準備,甚至要為重建的史料進行考據。

 

張季雅以《異人茶跡》主角為例,說明創作時最想探討的面向——具有多種身份的陶德(John Dodd,1838-1907)如何被譽為「臺灣烏龍茶之父」。尤其在陶德另有冒險家、博物學家的身份,加上雖是蘇格蘭人,因當時北臺灣外國人稀少,所以曾任美國和荷蘭在臺領事,但也僅在外國人遇難時,才會以「在臺領事」的身份出面協助……面對厚重的歷史資料,張季雅一一篩選,擇定以陶德「推廣茶葉」為主軸,並加入其極具行動力的人格特質。 

 

如此借用歷史人物,在嚴肅的史料考據中挖掘適當的切入點,並以圖像或數位科技為媒介,讓讀者毋須因對「學術」有排拒,而能比較輕鬆地進入歷史情境的知識閱讀。

 

亦有《龍泉俠大戰謎霧人》作者漢寶包說明如何從漫畫原創繪製,到與霹靂集團偶動漫娛樂事業有限公司合作3D數位野台布袋戲。從觀眾角度可見借用數位科技復刻的舊時情調,實是創作者對布袋野台戲從輝煌到消失的感懷,將那些「戲臺後」的故事透過漫畫紀錄下來,成為偶動漫總經理黃文姬回應的:幾乎素描出一部霹靂布袋戲的斷代史。

 

還有以漫畫家AKRU所著《北城百畫帖》為腳本的電影拍攝團隊,包括導演張永昌、監製林昶龍分享如何將以史料為背景的漫畫作品轉製成影視創作。他們坦言,如何利用數位技術融合從平面到立面的奇幻元素,是臺灣電影比較不敢嘗試的「特效」,但為了完整重現日治時期的臺北建築、服裝與風土民情,螢幕上古典的「虛」「實」背景烘托演員洗鍊的演出,張永昌表示這已成為電影最令人著迷的地方。

 

本中心連續於2017、2018兩年執行以漫畫為主軸的「虛」「實」展覽,可溯自「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2002-2012)時期,為讓年輕族群透過數位典藏認識這塊土地的歷史與文化內涵,2009年開始擇取典藏史料資源裡的臺灣文獻,並以漫畫再創作的形式出版《成果入口網導覽專刊 – CCC創作集》。從身負推廣「臺灣數位典藏」任務而衍生的「學術&漫畫」跨領域創作,一度因為停刊而成了數位典藏執行者、出版社、創作者與閱聽大眾不約而同的懸念。直到2017年文化部明確訂立以漫畫為核心,推動ACG(動畫、漫畫、遊戲)產業,《CCC創作集》順勢納入國家文化策劃與推動的眾多項目之一。

 

從保存史料所執行的數位典藏工程,經由漫畫的借用創作出版,後再透過數位科技擬真歷史,恍如一場「歷史再現」的魔幻秀。再現的,是透過不同的媒介(漫畫書、實/虛展覽、電影),進行翻新的對話,如此「對話」,既可視作廣義的歷史新解讀,也是本中心面對數位科技如何結合人文領域的各項挑戰而進行的嘗試。

 

這些嘗試,旨在激發各領域人才對於未來的想像,如同一場冒險,我們都走在努力闖關的路途上。

 

 

回近期消息

 

Facebook RSS
加入粉絲團



 

訂閱RSS 訂閱RSS

RSS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