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http://ipicbox.tw/picfiles/image/00/0f/15/3b_7PDW_UFQVLHG_source.jpg

【特別報導】島民的鏡頭:柯金源用影像,紀錄島嶼曾經驚濤拍岸

發佈日期:2018/01/11
發佈者: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報導徐千禾

 

在岸上觀望阿瑪斯號貨輪擱淺的民眾。

 

前言

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發生後,在海中,不只是黑色的油污隨著潮水蔓延,墨染整片海域。在岸上,更是一場政治風暴於焉展開……

 

阿瑪斯,一個與臺灣海域關聯的名字,人們可能不一定記得,但它牽連、影響甚廣。因為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2002年,當時的環保署長郝龍斌宣佈將1月14日訂為「臺灣海域受難日」,在這個事件下,更涉及了臺灣海洋、環境保護、生態復育、政治人權等諸多議題。

 

時任職媒體的柯金源親赴現場紀錄、報導,並在往後每一年,一再回到事發當地海域潛水拍照。他反覆思考那場生態浩劫,藉由影像,捕抓阿瑪斯號所掀起的驚滔駭浪。

 

事發

2001年1月14日,希臘籍貨輪阿瑪斯號滿載礦砂,由印度駛往中國大陸,行經臺灣南部海域時,阿瑪斯號失去動力。漂流12小時後,當晚8時左右,在龍坑附近海域擱淺。

 

擱淺的阿瑪斯號船身破裂後,開始滲漏燃油。

 

隨著潮汐,龍坑海岸受到汙染,礁石上染得片片黑墨。 

 

除污與清洗

適逢農曆新年,政府部門無法即時反應,致使污染範圍持續擴大,後續必須在當地投入大量人力進行除污與清洗。

 

柯金源在訪談中提及,事件發生前,潮間帶是當地人重要的經濟來源,他們採集季節性的螃蟹、海菜營生。發生了油污染後,附近的村民被招攬做臨時工,以前看到他們拿著新鮮的海產漁獲,現在卻一桶、一桶提著油污回來,一天賺一千多塊的工資,但這些人們每天接觸油污,卻沒有人去做後續的健康風險追蹤,這些錢足夠他去看醫生嗎?

 

海洋大學研究所學者林秀美研究藻類。

 

在黑色礁岩上的臨時工。

     

臨時工進行油污清除工作。

 

     
 
     

臨時工進行油污清除工作。

 

清得完、與清理不完的

「我看到這批照片時,覺得看到的都是表象。在一般人看不見的海底,阿瑪斯號的影響仍然持續。」柯金源說。

 

在油污染的第一時間,大家看到這些照片都感到很驚悚。但隨著時間過去,海邊礁岩上的黑油已經去除得差不多,反而比較值得關注的是在海面下。

 

在一般人看不見的海底,船隻的殘骸仍擱置,當時有人主張必須移除,但另一派學者認為可以留置作為人工魚礁。柯金源於是在阿瑪斯事件發生後的每一年前往拍攝、紀錄,他說:「我們就持續去記錄,告訴你實際的狀況是什麼,未來,如果再遇到的時候,可以把全部的資料攤開來給你看。」

 

在岸上看不見的海面下,阿瑪斯號的殘骸仍擱置於海底,持續在海床上飄移、滾動,撞擊珊瑚礁,造成當地海洋生態環境的破壞。 

 

打撈上來的黑油。

     

輸油管線。

 

受到黑油污染而死掉的魚-恆春居民趙桐生。 

 

2002年10月阿瑪斯機艙殘骸 

 

2004年4月阿瑪斯機艙殘骸 

 

2011年4月阿瑪斯機艙殘骸 

 

2013年4月阿瑪斯機艙殘骸 

 

海面下的一塊陰影

在臺灣南部的海域,岸上的油污隨著時間被沖刷洗去,海底下的船身殘骸則如同臺灣海洋的一塊陰影。18年過去後,柯金源受訪時表示,希望這批影像可以讓大家重新恢復記憶,作為歷史借鏡。

 

臺灣四面環海,容易遭受過境船舶的威脅,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發生後,臺灣在各地的港口、岸邊開始有了每一年的防災演習,並於各地岸邊設置了近岸雷達與電台,以便相關事件通報。

 

但是,最基礎、也最重要的海洋環境與生態調查記錄,卻仍付之闕如。當年正因為缺乏這些紀錄,無法舉證臺灣在生態上的災損,導致海外官司敗訴,無法順利求償。18年過去後,我們對於在這座島嶼上所發生的事情,仍然不夠了解。

 

柯金源的鏡頭很低,離地很近,照片中,不時藉由「人」反應事件的關聯性與影響力。訪談中他提到好幾次:「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個現象」。可以想見在每個事件當下,他按著快門,紀錄岸上、岸下的變遷。用影像,鍾情守護島嶼上的寸土斯民。

 

 

 

延伸閱讀:

【合作公告】生態影像數位化專案——柯金源鏡頭裡的島嶼三十年

 

相關連結

公共電視【紀錄觀點】:阿瑪斯(入圍「中國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紀錄片影展-自然及環境類最佳長紀錄片)

阿瑪斯貨輪殘骸

公共電視【紀錄觀點】: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第191集 阿瑪斯真相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第140集 重返龍坑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第154集 戀戀珊瑚礁 

TAVIS.tw【光影中的風景】:尋找幕後最強製作團隊 ─ 柯金源

 

 

回近期消息

 

Facebook RSS
加入粉絲團



 

訂閱RSS 訂閱RSS

RSS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