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屆德國法蘭克福書展(Frankfurt Book Fair)將於2025年10月15日至19日盛大舉行。中研院再度精選近期出版之15本學術與科普書參與臺灣館書展,主題涵蓋臺灣研究相關日記與口述訪談,以及政治、戰爭、儒學、經典、人工智慧與高齡化等研究議題,呈現本院豐沛且多面向的研究成果。
法蘭克福書展自1949年舉辦至今,每年吸引來自近百國家、數十萬出版與文化創意產業專家、媒體、作家及文化愛好者,為世界規模最大的圖書展覽。今年主題國為菲律賓,臺灣館持續由文化內容策進院主辦。
今年書展,本院出版中心精選15本書籍,主題橫跨臺灣到東亞、古代到當代,並兼具微觀個人經驗與宏觀歷史視野。以深刻體現當事人感受的日記、口述訪談為主軸,包括:臺灣史研究所推出二林蔗農運動幹部自敘獄中及往後經歷的《劉崧甫鐵窗日記》、道出臺灣高齡婦女生命故事與社會角色的《查某官个代誌:耄耋女性的人生》,及記述冷戰時期海外中國研究關鍵先驅者們如何看待臺灣的《冷戰下的「臺灣研究」:北美人類學家訪問紀錄》。而近代史研究所《何橈通先生訪問紀錄》與《李慶平先生訪問紀錄》則分別展現醫學教育、國際外交重要人物的第一手回憶,為近現代史留下珍貴的研究材料。
在政治與戰爭方面,《究明原委:戰後臺灣政治案件的多元探索》探討臺灣白色恐怖政治案件的類型、地域,及受害者的各式樣態;《中日華北攻防:蔣介石「安內攘外」政策的再評價(1932-1937)》 則以中日雙方國內政爭不斷的時代為背景,剖析蔣介石面對華北戰事決定堅持與退讓的基準,建構其主觀意志的分析框架。
中國文哲研究所推出五本專書,則深入比較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在儒學、經典研究的內涵與箇中差異,包括《孟學思想史論.卷一.新編》、《儒學的當代性:生態、政治、文化》、《東亞儒學與經典詮釋:韓國與越南儒學的開展》、《韓國儒學日文研究論集》及《明治、大正時期《詩經》學諸面向》,完整梳理東亞文化圈的歷史發展脈絡。此外,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納西族東巴經全文翻譯選輯》,則讓大眾得以理解、珍視少數民族經典與儀式的獨特文化意義。
面對AI、高齡化等全球議題,出版中心出版的《迎向AI時代的人類智慧》,從「觀念、倫理與法治」、「創造、研究與應用」、「大型語言模型與生成式AI」三大面向教你如何成為AI時代的「造浪者」;《社區的想像、想像的社區:照護服務與建議策略》聚焦老齡化、慢性病等議題,提出理想中社區照護服務的實踐解方。
今年,中研院再次亮相法蘭克福書展,透過多元且前瞻的研究成果,展現臺灣學術的深厚實力。書展期間,15本精選書將展示於臺灣館實體會場與IP Meetup線上平台,誠摯邀請您造訪,深入探索本院豐沛、多面向的學術能量!
德國法蘭克福書展(臺灣館)
日 期:2025年10月15日至10月19日
地 點:德國法蘭克福展覽中心 臺灣館(Hall 6.0 D55)
主辦單位:文化內容策進院
承辦單位:財團法人台北書展基金會
活動網址:IP Meet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