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https://ipicbox.tw/picfiles/image/00/0f/44/6d_7PPIUSJJROV2_source.png

【新聞稿】尋找彩蛋! 518開放博物館邀請你來線上挖寶

發佈日期:2024/05/17
發佈者: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連續五年響應國際博物館日,與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聯手邀請院內外47個研究機構及文化單位,集結64檔精彩展覽,設計「尋找彩蛋」線上活動,將展覽的精彩內容埋藏於彩蛋,邀請民眾參與一場兼具知識科普、典藏開放、童趣探索的博物館界數位知性饗宴。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藉由開放博物館的機制,本院持續開放典藏資源,並再匯集科學與人文的研究新知。今(2024)年本院再推出11檔科普展覽,內容包含觀望宇宙天文,下窮深海魚類生態,以及臺灣在地的豐富民俗、原住民族等主題,邀請大家來線上挖寶。


中研院11檔科普展覽 開啟你與科學研究的新關係 

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策劃「白晝的星星:天文所30周年大事紀」,藉時間軸一窺草擬於1991年的天文十年規畫,與天文所各階段重要紀事;見證天文學家如何透過國際交流與合作,刷新科研和儀器開發重大挑戰,持續觀測宇宙星空的演進過程。另由天文所陳科榮助研究員策劃「解析恆星的衰亡與重生」,以牽動宇宙生命起源的超新星爆炸為主軸,介紹電腦模擬天文學研究的技術,視覺化重現迄今尚無法實際觀測的超新星內部爆炸過程與機制,邀請觀眾以不同的視野觀看天文現象。

 

全球環境與氣候急遽變化,物種能否迅速因應環境的改變,將是決定其繁盛或滅絕的關鍵。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洪志銘、端木茂甯副研究員在「那些年我們在路邊看過的鳥巢」線上展中,從鳥巢的樣式觀察,引導觀眾走入鳥巢與鳥類的演化史。林千翔助研究員策劃「以古鑑今:由深海化石一探氣候變遷如何影響魚類多樣性」,從大洋鑽探計畫(Ocean Drilling Program,ODP)的研究成果重建過去46萬年來5次冰期與間冰期的深海魚類組成,介紹氣候變遷如何影響魚類多樣性與群集變化。而數位文化中心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共同維運的「臺灣生命大百科」網站,也推出「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線上展,讓觀眾從不同特性與應用方式欣賞原生景觀植物之美,亦促進在地生態的健全發展。

 

適逢宗教活動盛事西港香滿240年,「硬箍起來」線上展從臺灣史研究所謝國興研究員新著《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進行發想與轉化,引領觀眾踏進曾文溪流域,開啟一場陣頭知識與文化的尋訪之旅,不僅能看見鑼鼓喧天之下陣員認真專注的神情,也能從中看見陣頭的傳承與演進,以及地方上硬箍起來的虔敬與決心。此外,臺史所也以「百年發聲×三十而立-中研院臺史所設所30年紀念特展」細數臺灣史研究從「鮮學」躍為「顯學」的歷程與重要人事物。

 

由民族學研究所賴思妤博士策劃「擁有不老仙方的西王母」,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揭開崑崙山上的女神仙至尊西王母的千面形象,探究其深植於日常習俗中的文化意涵,和遍及東亞的影響力。而長期致力於與原住民社群共同合作文物返鄉展示的民族所博物館,再度推出3檔由實體展轉譯而成的數位共作展:「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聽 mama Unak 說《心繫 Fata'an》」、「Tengilen ko sowal ni mama Unak to《心繫Fata'an》」,藉由屏東泰武佳平部落、花蓮光復馬太鞍部落的影像紀錄、田野訪談、經典民族誌的數位閱讀,促成不同世代的人類學研究者、原住民族人與閱聽群眾的多重知識對話。

 

數位文化中心聯手國內博物館所  打造線上主題特展

2024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 「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強調博物館作為促進學習、發現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教育機構的重要性。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陳熙遠表示,中研院的開放博物館正希望能為典藏機構提供一個庫存藏品、知識轉譯與資源共享的線上場域。

 

秉持開放共享的精神,除了展陳中研院的科學發現外,數位文化中心也會同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邀請各地的博物館、美術館與典藏機構,於線上推出包含藝術文化、考古、人類學、民族學、歷史、軍事、自然科學等53檔別開生面的多元主題特展。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策劃的「臺灣史前動物特展」展示澎湖海溝及下罟坑遺址發現的動物化石,如犀牛、鹿、豬、象等,以及臺灣考古遺址中常見的動物遺留及動物標本,讓觀眾認識臺灣史前自然生態、人與環境的互動,以及歷史文化的形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以「好戲在臺:布袋戲彩樓數位多媒體展」介紹戲臺的演變,從中窺見臺灣布袋戲的發展歷程。「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由國家人權博物館策展,以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為引路人,邀請當代藝術家創作呼應及詮釋兩位白恐創作者的作品,向白色恐怖時期的受難者前輩致敬。

 

金馬獎走過一甲子,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推出「回顧1960年代台灣電影外的故事」主題特展,回顧60年前《梁山伯與祝英台》引發的追星熱潮。同時也將以公眾授權逐年分批釋出由台灣省新聞處電影製片廠所攝製的新聞片,首批將開放1946-1968年間共約2千多部的動態影像,更大尺度開放觀覽者自由下載、商用與改作。以此呼應數位博物館的「開放」理念,同時促進歷史資料普及和文化遺產保存的正向循環。

 

【新聞稿電子檔、附件及圖片下載連結】

https://ascdc.sinica.edu.tw/redirect.jsp?q=8s7jzh39

 

開放博物館「尋找彩蛋」活動專頁:https://openmuseum.tw/museumday2024

開放博物館官網:https://openmuseum.tw

 

開放博物館-518國際博物館日:尋找彩蛋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參與單位: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民族學研究所、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生命大百科、中台世界博物館、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郵政博物館、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塑企業文物館、朱銘美術館、宜蘭美術館、花蓮縣文化局(花蓮縣石雕博物館)、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長興美術館、屏東縣三地門鄉公所(屏東縣三地門鄉原住民文化館)、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八塊厝民俗藝術村)、財團法人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勞工博物館、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國父紀念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校史館、國立臺灣文學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人權博物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毓繡美術館、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昆蟲標本館、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嘉義市立博物館(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臺灣股票博物館、潮州日式歷史建築文化園區

媒體報導:

《中央社》:中研院響應博物館日 尋找彩蛋邀挖寶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中研院「尋找彩蛋」 518開放博物館線上挖寶 

《聯合新聞網》: 中研院響應博物館日 尋找彩蛋邀挖寶 

《壹蘋新聞網》:中研院聯手博物館學會 集結64檔展覽共邀民眾「尋找彩蛋」 

《中華新聞雲》:中研院尋找彩蛋 博物館開放線上挖寶 

《華視新聞網》:中研院響應博物館日 尋找彩蛋邀挖寶 

《經濟日報》:中研院響應博物館日 尋找彩蛋邀挖寶 

《中央社》:郵政博物館星空郵票展 5/18起線上欣賞 

《中時新聞網》:結合共享資源 奇幻星空郵票數位展5/18起網路也能看 

《聯合新聞網》:518國際博物館日 到郵政博物館探索「奇幻星空」

《自由時報》:中華郵政5/18奇幻星空數位展 星座星象、太空科技郵票一次看

《三立新聞網》:找出你的星座!郵政博物館「奇幻星空郵票」展覽5/18浪漫登場

《ETtoday新聞雲》:518登場!郵政博物館推「奇幻星空郵票」數位展 38套齊亮相

《青年日報》:郵政博物館5/18推奇幻星空郵票數位展

《觀傳媒》:響應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市纖博館:創作者暢談當代藝術與傳統工藝對話 

《NOWnews》:518故宮全館免費參觀 導覽機月底前「第2台8折」

 

回近期消息

 

Facebook RSS
加入粉絲團



 

訂閱RSS 訂閱RSS

RSS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