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合歷史學、人類學、地理學、民族學等多個學科,從2023年到2024年,數位人文研究計畫賡續過去數位人文研究堅實的基礎,持續進行報刊史料、農業檔案、地圖、航照、考古文物、珍貴文獻等數位化工程,透過數位工具與技術,協助人文學者面對更龐大且複雜的資料,獲得更深入的見解。
數位工具的應用,不僅協助學者能夠從之前未能探討的角度加以分析資料,例如透過自然語言處理與時空模型化等新技術,重新理解歷史人物的遷徙軌跡和社會網絡。也能擴展人文研究的展現方式,如以數位敘事和視覺化圖像加以呈現歷史分析的多元面貌。
即將邁入2024年,期待數位人文研究計畫能夠整合先進的數位科技與傳統的人文研究,為知識擴展範圍與深度,提升學術研究的開放性與互動性。為踐履上述任務與宗旨,本中心徵求113年度「數位人文研究計畫」。依據2023年11月23日本院數位典藏諮議委員會複審決議通過審查之計畫如下:
數位人文知識庫建置
以本院人文研究所/中心為單位所推行的整合型計畫,透過研究主題之設定,系統性整合數位化史料,以利學者於線上進行分析與應用。
- 史語所學術創新數位人文計畫
歷史語言研究所:林聖智研究員兼副所長
- 地理資訊數位加值與地圖人工智慧發展計畫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詹大千 研究員兼副主任
- 農為邦本:民國農業經濟加值計畫(1940-1949)Ⅱ
近代史研究所:巫仁恕研究員兼副所長
- 臺灣檔案文獻數位加值計畫—以《臺灣新聞》報刊史料為核心
臺灣史研究所:鍾淑敏研究員兼所長
數位人文創新研究計畫
鼓勵本院學者利用數位人文知識庫的結構化研究材料,搭配本中心開發或自行研發的數位工具,開展具實驗性質的個別型研究計畫。
- 中古中國流寓敘述之數位人文研究(二)
中國文哲研究所:劉苑如研究員
- 大語言模型與知識庫的結合—以自然語言進行知識庫的查詢、問答、導覽
資訊科學研究所:馬偉雲副研究員
- 邁向開放博物館—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標本典藏管理系統2.0與台灣海洋生態研究與保育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鍾國芳研究員兼博物館主任
- 民族誌 2.0—連結、共作與脈絡化的數位閱讀
民族學研究所:郭佩宜副研究員兼博物館主任
- 建置基於明代人物時空流動研究為目的之文獻數據模型化技術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蔡宗翰研究員
- 漢學視野下漢喃文獻與越南傳統知識(Ⅱ)
中國文哲研究所:劉柏宏助研究員
- 臺灣宗教地景地理資訊系統發展與研究計畫
歷史語言研究所:吳孟軒副研究員
- 帝國邊陲的性產業—馬公遊廓地緣與社會網絡分析
臺灣史研究所:陳姃湲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