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數位人文技術與工具,對史料、檔案、文獻、紀錄進行解析,可以從中發現哪些過去研究者沒注意到的事情? 像是檢索漢籍全文資料庫,可以在網頁上一覽唐代《唐律疏議》至清代《大清會典》中有趣的馬路交通秘辛;而臺史所檔案館所藏的文獻、日記,也能藉由數位工具,傾訴過往地震時災區人們的心聲。
過去一年來,數位人文研究計畫在中央研究院賡續過往數位典藏計畫成果,希冀建構更完善的數位人文研究環境,讓知識透過開放、鏈結,使研究者有效綜攝巨量多元的文字與圖像,拓展更前簷的人文研究議題。
2023年秋,在豐收的季節,數位人文研究計畫成果於開放博物館線上開展。隆重推出集結14個數位人文研究計畫所策劃的2個主題特輯展示、19個數位展覽,歡迎各界上線指點,觀賞、探索繽紛多元的人文研究新發現。
數位成果展之六大亮點
展覽亮點一、《走當行的道:行路安全與家庭關係的法律樣態》
策展者:史語所學術創新數位深耕計畫—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歷史語言研究所
展覽從漢籍全文資料庫中,檢索唐代《唐律疏議》至清代《大清會典》中有關車馬肇事的條例。
當2023年夏天網路影片《山道猴子》風靡一時,社會大眾開始關注臺灣馬路現況與交通安全;但你可知道,在唐朝,一旦無故在街巷中超速,會被處以笞(用竹板鞭打)五十下;倘若因而造成人員傷亡,量刑最高為流放三千里。
想要認識更多古代行路安全的法律樣態,《走當行的道:行路安全與家庭關係的法律樣態》是你不可錯過的展覽。
展覽亮點二、《新聞特輯–1935年新竹臺中大震災》
策展者:臺灣檔案文獻數位典藏與加值應用計畫—以《臺灣新民報》與《興南新聞》為核心 | 臺灣史研究所
回顧1935年新竹、臺中的大地震,從當年臺灣新民報的震災報導,以及1938年7月14日至15日,連續兩日發行的特輯『祝臺中線復舊開通式』,訴說在當年地震發生後,對在地的影響與復興。
展覽特別收錄了經歷地震的人們如黃旺成、林獻堂等人所撰寫的日記內容,讓觀眾得以貼近當時人們內心的感受。並從收錄的老照片與新聞報導中,體現地震發生後,臺灣社會大眾對應與重建的經過。
展覽亮點三、《知人善「認」》
策展者:歷史人物與事件的自動化擷取技術與系統開發(二)自動化建構歷史人物的事理圖譜 | 資訊研究所
如何運用AI工具,建構大型語言模型進行漢籍的自動化分析?
橫跨中央研究院資訊研究所、語言學研究所與歷史語言研究所,透過從大量語料中對歷史人物的事件進行自動化詳細的總結性描述,分析得知某人當了某官後曾經做過哪些事,發生哪些事件,曾經待過哪些地方,甚至綜合分析人事時地物的關聯性。藉由以更全面性地解析古籍,推出自動化建構歷史人物的事理圖譜。
展覽詳盡地解說計畫的緣起與脈絡,讓觀眾大開眼見,認識研究人員如何逐步讓電腦學會解讀古籍、分析史料。
展覽亮點四、《農為邦本:民國農業經濟加值計畫》
策展者:農為邦本:民國農業經濟加值計畫 | 近代史研究所
以近史所檔案館典藏《農事司》及《農村經濟司》檔案為研究標的,結合所內外研究人員針對近代中國農業經費及人才等課題;展覽介紹1941年第一次農民節慶祝活動,帶著觀眾觀賞防治農作物病蟲害、農業機械改良製造等精美典藏影像,另外還有茶葉改良增產、增進蠶絲生產、推廣養蜂事業等歷史事件。從檔案,領略過往農業經濟檔案的生動敘事。
展覽亮點五、《道教符圖簡介:以身體符與治病符為例》
策展者:符圖與醫療之數位人文研究 |歷史語言研究所
從東漢墓葬中所出土的陶罐可看出符咒的由來
當遇到年節喜慶,人們會前往廟裡祈求平安與順遂,有些廟會提供平安符,上面載有神明稱號以及此符的功能作用,例如保身平安、鎮宅平安、闔家平安、合境平安等。
平安符、消災符、淨符、治病符…….這些不同的符上面印有特殊的文字與圖像,背後蘊藏著哪些象徵文化與意義? 本展覽簡介道符的歷史,從東漢墓葬所出土的陶罐上的「鎮墓文」、「解注文」,讓人認識符的由來。同時也闡述道教的身體觀,以及醫療治病符等。從符圖中,一窺臺灣道教符圖文化的多元象徵與意義。
展覽亮點六、《「看得見」的移民故事:魏晉南北朝》
策展者:中古中國流寓敘述之數位人文研究 |文哲所
以「人的流動」作為軸線,展覽分作三個子單元:6個關鍵詞、關鍵人物劉昶以及如何「描述」遷徙的故事?
因為宗教或戰爭,魏晉南北朝的人們遷徙頻繁程度和規模更勝以往,雖然一家都是皇帝,劉昶還是走上了逃亡之路,展覽中敘述逃亡後的劉昶被北魏皇帝下令賜妻,而其子劉輝更是因為花心而被公主家暴。最後從詞彙力入手,解釋如何使用多重數位工具捕抓詞彙,呈現如文字雲等視覺化資料,輔助人文學者探索不同關係網絡對移民在移入國發展的影響等議題。
--
精彩、多元、豐富的數位人文研究成果展,邀請您一同點開視窗,經由趣味的瀏覽與互動,揭開不同的視野與景象。
112年度「數位人文研究計畫」數位成果展全清單
重啟史語所的考古寶箱
醫鳴驚人–古籍有醫思
走當行的道:行路安全與家庭關係的法律樣態
創造大歷史的小元素
學問有捷徑—簡牘解密
道教符圖簡介:以身體符與治病符為例
林鐵 X 宗教發展:嘉義教會堂的觀察
「看得見」的移民故事:魏晉南北朝
軍事事件資訊擷取技術
農為邦本:民國農業經濟加值計畫─2023數位人文研究計畫成果展
地圖人工智慧 (Map AI)發展
新聞特輯–1935年新竹臺中大震災
新聞特輯–1939年花蓮港開港
知人善「認」
甲骨卜辭中的天文密碼
中研院民族所開放博物館(3):人類學與原住民知識對話之二
臺灣生物多樣性資料庫的推手
魚類標本 I 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標本典藏管理系統2.0
古生物標本 I 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標本典藏管理系統2.0
漢學視野下漢喃文獻與越南傳統知識